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赤壁赋 洞庭山二赋/(北宋)苏轼书

  • 附件:
  • 设置1:
  • 设置2:
  • 设置3:
  • 设置4:《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与有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触景生情,吊古评今,写下《赤壁赋》,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此卷行楷书,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纠字宽厚丰腴,矮扁紧密,笔墨丰润沉厚,筋骨内蕴,绵中裹铁,气息静穆深远。将书家旷达胸襟、高洁灵魂展现无遗,是苏轼中年少见的用意之作。明董其昌赞扬此赋“是坡公之《兰亭》也。”《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
  • 附注提要
    《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与有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触景生情,吊古评今,写下《赤壁赋》,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此卷行楷书,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纠字宽厚丰腴,矮扁紧密,笔墨丰润沉厚,筋骨内蕴,绵中裹铁,气息静穆深远。将书家旷达胸襟、高洁灵魂展现无遗,是苏轼中年少见的用意之作。明董其昌赞扬此赋“是坡公之《兰亭》也。”《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
    目录
    暂无目录
    (0)|| (0)

    手机二维条形码

    馆藏信息
    序号 索书号 码号定位 订户 馆藏地点 馆藏状态 借出日期 还回日期 流通类型 卷册说明 登录号
    1 J292.25/4443\4/8 KT1050702 KT 保存本库 入藏 保存 0
    2 J292.25/4443\4/8 KT1050701 KT 外借书库 入藏 借阅 0
    3 J292.25/4443\4/8 KT1050700 KT 外借书库 入藏 借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