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设置1:设置2:黄婷婷设置3:设置4:本书综合利用19世纪中叶以来巴色会传教士的客家方言文献资料,特别是以口语化程度较高的客家方言课本《启蒙浅学》(1879)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和使用小型的计算机语料库,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方言用字四个方面勾勒其语言面貌和书写特点,并结合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新界客家乡村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方言材料,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其一百多年来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规律。
附注提要
本书综合利用19世纪中叶以来巴色会传教士的客家方言文献资料,特别是以口语化程度较高的客家方言课本《启蒙浅学》(1879)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和使用小型的计算机语料库,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方言用字四个方面勾勒其语言面貌和书写特点,并结合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新界客家乡村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方言材料,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其一百多年来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