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 共有3条记录 共耗时[0.000]秒
页码:1/1    每页显示:10 记录 跳转: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中国古代戏曲论稿:张晓兰,赵建新

    作者:张晓兰,赵建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ISBN:978-7-5161-4382-7
    索书号:I207.37/1268 分类号:I207.37 页数:316页 价格:59.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宋元伎艺与中国古代戏曲的关系和清代学术与戏曲的关系。作者考证了宋元缠令、百戏与杂剧的关系,论述了毛奇龄、焦循、俞樾、刘师培等清代学者的戏曲观,并探究清代戏曲的考据化、自娱化、案头化、征实化等特征,从而系统地呈现了古代戏曲、清代学者、学术与戏曲的关系。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简史:赵建新, 陈志

    作者:赵建新, 陈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ISBN:978-7-5161-4383-4
    索书号:J826/4410/16 分类号:J826 页数:445页 价格:75.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中国戏曲理论的萌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此时的文艺观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及两宋是戏曲兴盛前的酝酿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的初级阶段。元代,杂剧全面兴起,戏曲理论亦得到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以曲学为主体的一批著作。元末明初南戏兴起,至嘉靖、隆庆年间,戏曲理论在争鸣声中得到了全面发展。明万历以后,传奇的创作与理论均达到高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与批评家。清初理论家们对前人的理论进一步总结与完善。清中叶以后,花部兴起,戏曲理论出现新的内容,花部与舞台表演成为研究重点。至近代,传统曲论进一步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陇影纪略:赵建新

    作者:赵建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ISBN:978-7-5004-6149-4
    索书号:J827/4410 分类号:J827 页数:428页 价格:32.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分三编:上编陇影戏曲文化考论,对陇影的形成、发展、职能、作用、剧本体式、脚色体制,唱词唱段特征进行了论述;中编陇影传统剧目叙考,首列已知244种陇影剧目,并对其中50个抄本和50个口传剧目作了简略叙考;下编陇影清代抄本选录,录校清代陇影戏书六部。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缩小检索范围
赵建新 共有3条记录 共耗时[0.000]秒
页码:1/1    每页显示:10 记录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