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共有8条记录
页码:1/1    每页显示:10 记录 跳转:
作者:"熊十力"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中国历史讲话: 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ISBN:978-7-80678-788-5
    索书号:K207/2244 分类号:K207 页数:18,153页 价格:20.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创作于抗战时期,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探讨,发扬民族精神,为各民族团结抗战提供历史依据。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体用论: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ISBN:7-300-07185-6
    索书号:B261.1/2244 分类号:B261.1 页数:268页 价格:24.8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中的《明变》、《成物》和《明心》三章,作者在原《新唯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创作,分别表达了他晚年定型的本体论、宇宙论和人生论,成为《原儒》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体用论: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ISBN:978-7-5458-0087-6
    索书号:B261.1/2244\7 分类号:B261.1 页数:15,242页 价格:30.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以原始或原校较精版本为底本,依照熊先生原文之句读,重施标点,引文约引、节引或文字与出典稍有出入,一般保持原貌。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十力语要: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96 ISBN:7-101-01385-6
    索书号:B26/2244/3 分类号:B26 页数:442页 价格:22.6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存斋随笔: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ISBN:978-7-5476-0435-9
    索书号:B26-53/2244 分类号:B26-53 页数:221页 价格:20.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为熊十力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写成于1963年。作者以随笔为名,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随时随即而写。该书以新唯心论重释十二缘生,对于今日学术思想之研究亦多有参考价值。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韩非子评论: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ISBN:978-7-80678-707-6
    索书号:B226.55/2244 分类号:B226.55 页数:19,185页 价格:25.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系胡哲敷据熊十力先生讲授内容整理而成。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熊十力先生的学术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存斋随笔: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ISBN:978-7-80678-703-8
    索书号:B26-53/2244 分类号:B26-53 页数:19,180页 价格:25.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存斋者何?诸葛公曰“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云云,余平生以此自勖,名吾坐卧之室曰存斋:随笔者何?平居观物返己,有时兴怀,则信手写出,初无预立之题目;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无组织。随时随机所写,或不甚爱惜而毁去;或偶尔觉得颇有意思,甚至对于学术思想之研究不无可供参考处,于是汇集而名之曰《存斋随笔》。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新唯识论: 壬辰删定本:熊十力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ISBN:7-300-07187-2
    索书号:B261.1/2244\2 分类号:B261.1 页数:262页 价格:22.8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为作者最主要的哲学著作, 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的唯识宗,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体用不二”的本体论, “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 由此构成“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 同时也奠定了其“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缩小检索范围
哲学 共有8条记录
页码:1/1    每页显示:10 记录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