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共有6条记录 共耗时[0.000]秒
页码:1/1    每页显示:10 记录 跳转: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文献类型: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边缘空间: 当代建筑学与哲学话语:汪原

    作者:汪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 ISBN:978-7-112-11594-5
    索书号:TU-021/3171 分类号:TU-021 页数:124页 价格:28.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内容包括:迈向空间的生成过程、“异托邦”概念的两个文本比较、从日常生活批判到空间批判、“异托邦”对当代建筑学的启示、“日常生活批判”与当代建筑学、女性主义与建筑学、当建筑学遭遇现象学、零度化与日常都市主义等。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比例: 科学·哲学·建筑:(英)帕多万(Padovan, R.), 周玉鹏, 刘耀辉

    作者:(英)帕多万(Padovan, R.), 周玉鹏, 刘耀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 ISBN:7-112-07072-4
    索书号:TU-80/4621 分类号:TU-80 页数:18,396页 价格:78.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看问题, 以经验主义作为出发点, 认为有关建筑学比例最古老而又最有说服力的论点是: 自然是由数学所支配的, 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井然有序的创造物, 为了融入其中, 我们所制造的东西必须遵从同样的数学规律。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四合归一: 山水营造的中国观念:杨欣

    作者:杨欣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ISBN:978-7-112-25239-8
    索书号:TU-021/4777 分类号:TU-021 页数:305页 价格:78.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探索了从中国哲学的四个哲学基本问题(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与四种哲学派别属性(巫、儒、道、佛)出发,对传统山水聚居空间的哲学认知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试图从中建立山水文化体系的“四重四方”架构,发现传统人生实践与空间实践的内在哲学关联。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建筑师解读维希留:(英)约翰·阿米蒂奇(John Armitage), 尚晋

    作者:(英)约翰·阿米蒂奇(John Armitage), 尚晋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ISBN:978-7-112-24502-4
    索书号:TU-021/7194 分类号:TU-021 页数:144页 价格:32.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以维希留犀利且充满批判性的文字,为众多初识者提供关于21世纪核心理论之争的解读,其内容包括:倾斜式建筑与地堡考古;临界空间与过曝城市;城市与超高层建筑;灰色生态与超运动。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建筑师解读巴巴:(英)费利佩·埃尔南德斯(Felipe Hernandez), 林源,裴琳娟

    作者:(英)费利佩·埃尔南德斯(Felipe Hernandez), 林源,裴琳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ISBN:978-7-112-25349-4
    索书号:TU-021/4324 分类号:TU-021 页数:155页 价格:32.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通过聚焦《文化的定位》,阐释了巴巴作品中使用的术语体系——翻译,矛盾状态,混杂性,以及“第三空间”,还有“演现性”和“教导性”。全书介绍了巴巴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有助于挑战关于当代建筑的诸多假设。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 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思考之手: 建筑中的存在与具身智慧:(芬兰)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i Pallasmaa), 任丛丛,刘星

    作者:(芬兰)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i Pallasmaa), 任丛丛,刘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 ISBN:978-7-112-25425-5
    索书号:TU-021/4654 分类号:TU-021 页数:23,135页 价格:80.00
    复本数: 在馆数:
    累借天数: 累借次数:
    本书作者揭示了人类双手不可思议的潜力,展示了艺术家或建筑师手中的铅笔如何成为充满想象力的大脑与涌现出的图像之间的桥梁。书中考察了手的多重本质——它本身的生物进化以及它在塑造文化时的作用,着重强调了手-工具合一与眼-手-脑的融合正是灵巧的本质,以及身体与感觉如何在根本上对记忆和创造性工作起关键作用。进一步探讨了情感与想象,智力与制作,理论与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新定义了根植于人类真相中的艺术与建筑的任务。
    详细信息
    索书号 展开
哲学 共有6条记录 共耗时[0.000]秒
页码:1/1    每页显示:10 记录 跳转: